雅马哈合成器设计

在雅马哈内部,设计实验室负责产品的外观设计。该部门的前身是开发部的包装科,后来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专门的部门,目前拥有大约 25 名设计师,负责设计从三角钢琴到吉他、高尔夫球杆、音频产品以及隔音室等各种各样的产品。虽然雅马哈有时也会委托其他公司来设计产品,但几乎所有的合成器产品都是由公司内部的设计团队完成的。接下来,我们将以设计为核心,回顾雅马哈历史上那些令人难忘的合成器产品。

演奏者的视角;观众的视角

GX-1

雅马哈的第一款合成器 SY-1(1974)是作为 Electone® 电子琴的独奏键盘而开发的。它的面板布局设计充分考虑到了 Electone 的演奏习惯,整体风格也与当时的 Electone 电子琴相协调。1975 年发布的 GX-1 是一款划时代的合成器,其音色发生器的数量相当于 35 台普通合成器的总和。GX-1 的乐器和琴凳连为一体,通体白色,由镀铬的支架支撑,使演奏者看起来仿佛漂浮在舞台上一般。为了方便演奏者找到舒适的演奏姿势,琴凳采用了可移动设计。GX-1 独特的声音和充满未来感的外观,似乎在预示着一个全新音乐时代的到来。

CS-80

在模拟合成器时代,音色发生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尽管当时的设计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但实用性始终是设计师们优先考虑的因素。雅马哈在 1977 年发布的旗舰合成器 CS-80 配备了一个带滚轮的琴箱,方便搬运和移动。CS-80 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布局也非常独特,并且在背板和侧板上使用了木质材料,不仅质感温暖,而且给人一种坚固可靠的印象。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合成器的体积大幅缩小,其外观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2 年发布的 CS01 采用了数字化的音色存储系统,并且配备了迷你键盘、电池供电以及内置扬声器,在提升了舞台表演自由度的同时,也很好地契合了当时年轻人所推崇的“轻便”文化。演奏者可以将 CS01 用肩带挂在身上,搭配简洁的控制面板以及灰色机身上浅蓝色的“CS01”标志,在舞台上显得格外时尚。

  • CS01
  • Philosophy image
DX7, DX11

风靡全球的 DX7 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合成器市场。它采用了 LSI 技术,大幅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使合成器的体积更加小巧。DX7 的控制面板更加扁平,让观众在舞台上能够清晰地看到演奏者的双手。它还取消了传统的三维按钮和拉杆设计,而是采用了扁平的薄膜开关,并印上了绿色的图案,面板的布局也更加简洁。作为世界上较早出现的一台数字合成器,DX7 的外观设计在当时令人印象深刻。

薄膜开关在乐器中很少使用,它在颜色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设计师们最终选择了绿色,与深棕色的机身搭配显得格外醒目。雅马哈当时生产的个人电脑也采用了相同的深棕色配色。这种被称为“DX 绿”的配色后来也成为了雅马哈合成器的标志性颜色,并在一些产品上得到了应用。

DX7 也是雅马哈第一款将品牌标志和型号标识印在乐器背面的合成器产品,这样一来,观众便能轻松地看到它们。与之前的合成器相比,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控制面板的“高度”,这使得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不仅要考虑演奏者的视角,还要考虑观众的视角,而这也成为了雅马哈合成器此后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响应多元化的用户需求

YS200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合成器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它不再仅仅是男性专业和半专业音乐家的专属乐器,面向初学者的合成器开始出现。1988 年发布的 YS200 拥有独特的面板设计,它所体现的是雅马哈“产品语义学”的设计理念,即通过产品的外形来传达产品的功能。为了让合成器看起来更加易于理解,雅马哈的设计师将与音乐数据加载、音量调节、音色选择、音色参数调节以及最终的输出相关的控制元件,按照音乐制作的流程,沿着一条从左至右的凹槽排列,使产品的功能更加一目了然。这种设计理念也被应用到了当时的便携式键盘上。

  • YS200
B200

与此同时,雅马哈开始推出面向初级和中级演奏者的产品线,例如 B 系列 (EOS) 便在日本市场大获成功。1988 年发布的 B200 为入门级演奏者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功能,并在设计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它将两个圆形的扬声器安置在控制面板的顶部,机身的左上角和右上角采用了圆润的曲线,调制轮和弯音轮的造型也更加圆润,手感更舒适。这种圆润的造型设计成为了 EOS 系列的标志性元素,它与那些面向专业用户的合成器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VL1

从 1988 年 B200 发布到 2007 年,雅马哈每年都会举办 EOS 比赛,并邀请小室哲哉和朝仓大辅等知名音乐制作人担任评委,这吸引了更多人开始关注基于合成器的音乐创作。EOS 系列在青少年以及 20 多岁的女性用户中大受欢迎。雅马哈的产品企划和市场营销部门共同参与了 EOS 系列的开发,这也开启了一个“设计以人为本,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的全新时代。

1993 年,虚拟原声合成器 VL1 正式发布。它采用了圆润的线条设计,与雅马哈当时的其他合成器产品截然不同,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能感受到它温润的质感。当其他公司还在使用 PCM 音色发生器的时候,VL1 已经率先采用了基于物理建模技术的 VA 音色发生器,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原声乐器的发声原理。那么,对于这样一款能够逼真地模拟管乐器和弦乐器声音的合成器来说,什么样的外观设计才与之相匹配呢?雅马哈最终选择了一种以原声乐器的质感为设计灵感的方案,采用了柔和的曲线和香槟金色的配色。VL1 的控制面板使用了与豪华汽车内饰相同的木质材料,并采用了雅马哈在钢琴制造中积累的木材加工技术,使其更具原声乐器的温暖质感。作为一家同时生产原声乐器和数字乐器的公司,雅马哈对两种乐器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是我们能够设计出如此独特的合成器的原因。

尊重先驱

EX5

几十年来,雅马哈每一款合成器在开发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前代产品的技术和设计理念。1998 年的 EX5 集成了包括 VA 合成在内的五种音色发生器技术,它的左侧弧形面板设计正是对 VA 技术传承的致敬。

雅马哈 CP 系列的首款产品诞生于 1976 年,最初的 CP-30 电子钢琴采用了模拟音色发生器,而 CP-70 电三角钢琴则使用了拨弦式音色发生器。后来,CP 系列逐渐发展成为一系列舞台钢琴。2009 年发布的旗舰舞台钢琴 CP1 沿袭了 CP 系列的优良传统,采用了 SCM 音色生成技术,并将 CP-70 和 CP-80 这两款经典电钢琴的音色作为内置音色。CP1 的铝制面板设计灵感来自日本武士刀,与键盘的琴键相呼应,能够帮助演奏者提升专注力。它的前面板还使用了特殊处理的涂层皮革材质,触感舒适。CP1 的旋钮阻尼适中,操作手感佳,实木侧板能够经受住长时间巡演的考验,琴身上醒目的雅马哈标志也让观众一目了然。CP1 的外观设计充满了力量感,仿佛在预示着它将为演奏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

CP1

连接演奏者和观众

按照惯例,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确定设计理念。2000 年的一天,雅马哈的设计、开发、产品和市场部门的同事们与五位专业的合成器演奏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就新产品开发的多个方面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时,雅马哈的合成器业务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我们意识到挑战即将到来,因此迫切地想要寻找突破的方向。在这次讨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演奏者在舞台上表演时,其实很清楚观众的目光会停留在哪里。自 DX7 时代起,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不仅会考虑演奏者的视角,也会考虑观众的视角,这已经成为了雅马哈合成器设计中的一个核心理念。为了让舞台上的演奏者更加耀眼,设计师们往往会弱化工作站的视觉元素,尽量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奏者身上。

雅马哈在 2001 年推出的 MOTIF® 工作站的设计理念正是基于这一主题。作为一款面向专业音乐家的合成器,MOTIF 在外观设计上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采用了银色的金属机身,侧面板的线条棱角分明,仿佛在彰显演奏者敏锐的音乐感知力。从控制面板延伸到乐器背面的黑色线条,则像是一条连接着演奏者和观众的纽带,也成为了 MOTIF 系列的标志性设计元素。

MOTIF 系列的第三代产品 MOTIF XS 在内部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采用了类似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功能更加强大,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音乐制作任务,这也导致它的控制面板的布局需要进行调整。为了延续 MOTIF 系列的设计语言,MOTIF XS 依然采用了标志性的黑色垂直面板条纹设计,并在上面排列了八个滑块和旋钮,以此来象征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连接。一条横贯面板的线条将音乐编辑相关的按钮整合在一起,以此来强调音乐制作的流程。控制面板的左右两侧则被设计成横向的区域,方便用户更加专注于音乐创作。由于其他厂商在当时已经推出了大量银色的合成器产品,雅马哈的设计师决定为 MOTIF XS 采用金属绿的配色,这让人联想到数字技术发展初期电脑所使用的绿色显示器。乐器的背板采用了双色设计,让纤薄的控制面板在舞台上看起来仿佛漂浮着一般。

在 MOTIF XS 的策划阶段,参与项目的同事们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反复出现:“间谍”。当时,电影《碟中谍 3》正在热映,设计师们正是从电影主角们干净利落的动作中汲取了灵感。

MOTIF XS
  • Design sketch of the first MOTIF
  • MOX

关于设计灵感的来源,我们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故事。然而,就算一款产品拥有再出色的设计,也无法保证它一定会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产品的成功往往是规划、研发、调研、销售、市场以及设计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乐器是演奏者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也是雅马哈多年来在合成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并且会在未来继续传承下去。

浏览更多趣闻轶事

了解更多关于合成器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