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历史

History of Products - 1975 - 1987

Natural Sound 扬声器的发展历史 (始于 1968 年)

在此我们将介绍 Yamaha HiFi 音响史上的几款代表性产品,例如 1973 年推出的 JA-0506 全方位单颗铝质高音喇叭单体、1976 年由著名的工业设计师 Mario Bellini 所设计的 HP-1 耳机和 TC-800 GL 精品卡式录音座还有以「Gigantic & Tremendous」命名的 GT-2000 大型重量播放器。

1973

让扬声器 DIY 一族为之着迷的高音单体,精密加工而成的铝质喇叭,音质优美且外观亮丽。

JA-0506

open

JA-0506 是 Yamaha 全方位单颗高音单体,原意是开发来与采用 Styrofoam (聚苯乙烯发泡塑料) 振膜的原创 NS 扬声器搭配使用。它的喇叭与均衡器部分是由实心圆铝锭精密加工而成,确保其具有宽广的方向性特性与平坦的频率响应,而 40mm 大直径的强力磁路,使其效率高达 115dB/Wm 以上。高刚性的轻质硬铝振膜,音色明亮出色,一推出迅即获得好评。

在端子部分直接使用香蕉插头连接,加上可调长度的电源插头配件与木质底座,非常容易当成一个单独的单元使用,既可用于调谐现有的豪华扬声器,也可让高端业余玩家结合配套的 NS 扬声器或第三方低音单体单元,建立他们自己的音响系统。为了更加赢得音响爱好者的青睐,当时的目录是这样吹捧着它的高质感外观:「采用与乐器和引擎生产相同的超精密加工」。

除了铝加工喇叭 JA-0506 (如图所示) 之外,本系列还有一款较低阶的 JA-0506B,采用树脂模塑成型,没有亮丽的外观与实测数据 (定价每台八千日圆,而 JA-0506 则是每台一万五千日圆),由之后的 NS-30 与 NS-570 在内的某些 NS 系统所采用。

close

1975

精雕细琢、高贵奢华的唱盘。

YP-1000

open

「White Wood」(Castor) 系列产品,像是 CA-1000 综合扩大机 (1973) 及 NS-690 扬声器 (也是1973) 的成功,让 Yamaha 在 HiFi 组合音响界大受欢迎,但是在唱盘的产品阵容上,却仅限于入门与设计过时的中阶机型,没有一款能媲美 CA-1000。所以当 1976 年推出第二代的「White Wood」系列综合扩大机 (例如 CA-2000 和 CA-1000III) 的同时,也推出了三款全新设计的唱盘来与它们配套。

YP-1000 是这三款唱盘中顶配的。采用20极,60槽无刷直流伺服直驱系统,是当时顶配的规格。搭配上直径 31cm,由单片铝板精密加工而成 的转盘,并采用嵌入式薄橡胶圈代替转盘橡皮垫,突显了背景的美感以及高度精致的欧式风格。另外还搭配了行家版高灵敏度 Stax UA-7 唱臂与经典豪华的 MM Shure V-15 Type III 唱头。

close

1975

历时四年而成的旗舰实验性调谐器。

CT-7000

open

1980 年代初期,录音带租借在日本变得很普遍,而可以让听众免费享受立体声的 FM 调谐器、可录音的磁带录音座以及唱盘都是重要的音讯来源。虽然在以北美为主的海外市场并没有录制收音机内容的习惯,但是从广播电台较密集的大都市到较偏远的地方,都需要高接收性能的设备从辽阔的环境下接收无线广播。

然而,虽然调谐器细腻的高频技术是扩大机和其他设备的低频技术无法相比的,但是制造商之间的技术能力却有悬殊的差异。不曾制造过通讯设备的 Yamaha,历时四年坚定的开发,将 CT-7000 FM 调谐器打造成为顶配的调谐器。以崭新开发的量测仪器帮助实现超越量测限制的特性,而其高水平的音质更成了未来技术的引领者。

它在艰困环境下的实际收讯表现更值得特别关注。它具有低失真与高效的选择性,能够不受邻近电台干扰来区分信号。既具有接收弱电场区域中的微弱无线电波所需的高灵敏度,又具有与强电场区域上的许可输入的兼容性。

CT-7000 以前所未有的水平处理了这些相互矛盾的要求。对于当时只有一两个 FM 广播电台的日本市场而言,它的这些优点看似大而无用,但它却狂袭高端调谐器已成为主流的北美市场,迅即打响 Yamaha 的名号。

尤其是它的功率处理特性,即使天线输入电平高达调谐器极限的 146dB,也不会降低其音讯特性。而它所采用的双中频电路表现出的优异音质与选择性以及整体的美观设计,也足以令发烧友惊喜不已。

该机器所导入的技术,也提高了低成本 HiFi 收音扩大机的收讯性能,奠定了今日市场对 Yamaha AV 扩大机的信任感。由于它是唯一一款被冠以「7000」型号的 HiFi 单元,所以 CT-7000 是 Yamaha 产品阵容中的特别产品,而非只是另一个组合产品。

close

1976

融合开发人员的探索精神与高等制造技术打造而成的全驱动等磁式耳机。

HP-1

open

这些耳机具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推出后即造成轰动。其一就是导入「等磁式」全驱动力发声体,直接将音圈印刷在振膜,夹在声音通过的细穿孔磁铁中间,透过这样的结构使驱动源直接变成音源,所以基本上不会造成分裂振动与传输损耗。

这个思路由来已久,虽然在 HP-1 之前已有商业产品采用此概念,但终归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产品制作困难且获利甚微。

再看一次 HP-1 的发声体,它的超薄振膜是由厚 12μ 的聚酯所构成,与 C90 卡带的厚度完全相同。在振膜表面上,音圈以 250μ 的间隔螺旋密集地进行光刻,并进一步的分成五个同心圆,每个部分的绕组方向交替,且磁体的 N 极和 S 极同样被交替的分成五个相应的部分。在结合了开发人员的好奇心和先进的制造技术下,成功的实现了这种工法。

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著名的意大利工业设计师 Mario Bellini 所设计的简单实用的型式。除了美丽的造型外,耳垫与耳朵的触感、由双头带支撑的整组耳机、还有使用万向接头让耳垫部分与头带部分可自由移动的轻巧贴合设计,都让当时的发烧友感受到其强烈的工业设计风格。

1970 年代中期是一段探索期,市场上寻求以新一代的技术来取代传统的动圈式扬声器。由于高端市场将重点放在全驱动 (平面) 扬声器,数家主要的制造商也纷纷推出电容式 (静电) 耳机。考虑到磁极板被电极所取代,HP-1 等磁式耳机在操作原理上非常接近电容款式,这是将电容器的特性和动圈款式的易用性相结合的理想方法,也明确的展示出它自己的原则。从当时的目录中,您可以看到开发团队在试图创造出前所未见的新东西时所展现的热情。

close

1976

由世界知名设计大师 Bellini 依照「Bellini Angle」精心设计的卡式录音座。

TC-800GL

open

TC-800GL 立体声卡式录音座及 HP-1 耳机,都是由世界知名工业设计大师 Mario Bellini 打造的创造性概念产品。Bellini 设计大师因设计了 Olivetti 打字机及其他项目而颇负盛名,在1980年代与这样的设计大师所进行的开创性合作,也引起众人的关注。

本机的突出特色就是透过多功能的设计,结合了固定式与可携式卡式录音座的优点,让人们无需烦恼要选择哪一种。其独特的外形被称为「贝里尼角度(Bellini Angle)」,该设计详尽的计算了每个角度,所以不论是从上方俯视还是水平观看,都能轻易看到该机上的文字、读数、电平表与运转中的录音带。它后面的盖子是可收折的以利携带。

它有AC、UM2 电池 (9颗) 或汽车电瓶三种供电方式可选择。多种强化功能使其适用于现场录音与乐器演奏,例如麦克风输入及线性输入混合功能、二级峰值指示器、预防输入电平过大的限制器和音调控制等等。由于其大飞轮和高精密主传动轴,使其低鸣声和颤抖声比率达到 0.057% 以下,这对可携式设备以及乐器制造商而言都是相当优异的表现。但是大飞轮的惯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它在行走时的录音或播放表现并不稳定。因此,本机并未提供可携式设备都会提供的肩带,而是提供了选配的手提箱。

虽然采用了基本的单一马达与双磁头卡式录音座的结构,但其价格是相对昂贵的。但也因其高昂的定价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梦幻逸品。在原来的目录开头写了下面的句子:「它具有一种几乎令人心碎的魅力......」,以此来形容 TC-800GL 真是非常贴切。

值得注意的是,TC-8000GL 也同时推出了一款低价款,取消了 Dolby NR 及 3种供电方式等功能。本机有黑色与象牙白两色可选。

close

1978

搭配对称式线性唱臂的唱盘
具未来感的「梦幻唱盘」

PX-1

open

传统的枢轴臂以弧形移动唱头,而线性循迹唱臂 (直切臂) 的磁头则是平行移动,就像模拟录音中用来录制磁带的刻片头一样,让声槽与唱头之间产生恒定的接触角。一般都认为这样可让再现的声音具有更高的传真度。

即使线性唱臂在 1960 年代初期就已被实际运用,并且因为电子技术的普遍发展于 1970 年代中期再次受到注目,但事实上它的音质表现却比不上高质量的枢轴式唱臂。

为突破这种现况,Yamaha 于 1978 年推出的线性循迹唱盘 PX-1,将直切臂的音质潜力推到极限。PX-1 是一台具有多种功能的出色唱盘,是由一个重达 5.6kg 超硬铝转盘、一个铝压铸单件底座以及一个独立外壳内的电源装置所构成。总重达 27kg,还要再加上电源供应部分 5kg。

然而,该单元所应用的大部分开发资源都投入到「对称线性臂」对称轻量化高灵敏度电控线性循迹臂的开发。该技术全部是为了克服传统线性循迹的缺点,以防止声槽在任何情况产生任何不平衡的应力,并消除因唱臂运动产生的相关振动和噪音。为达到这些目的,采用了非常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机械设计。

此外,此唱臂单元是由通用唱头盖适用的唱臂管、可替换唱头盖以及用于一般唱头盖的连接管所构成。在设计上也顾虑到高阶爱好者的享受。对称式线性唱臂 PX 系列产品,分别在 1979 年推出了 PX-2 以及 1981 年的 PX-3,结合其独有的精密唱臂运动自成风格。

close

1979

将参数扩展到极限的三路分频网络。

EC-1

open

于 1976 年,在 B-1 功率扩大机及 C-1 控制扩大机之后推出的 EC-1 三路分频网络 (分音器),是属于 Yamaha HiFi 分离式扩大机系列的一部分。当时,像 EC-1 一样采用主动分频器与多功率扩大机的多重扩大机系统,是 HiFi 音响的目标,也是每个音响爱好者的梦幻逸品。

即使市场上对于全方位分音器的需求是低的,但是拥有它就是一种品牌身分的象征,所以豪华功率扩大机的制造商都将其视为必备产品。分频网络的设置对于音调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相较于扩大机或播放器,制造商更重视其功能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而言,分频网络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在不改变初始设置的情况下追求多重扩大机的音质优势,另一种则是通过主动微调设置来追求多重扩大机独特的音乐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C-1显然是属于后者。鉴于前者倾向于缩小设置功能或净化信号路径,EC-1 尽可能地开放参数,试图达到只有主动分频器才能达到的领域。

它具有分频选择器的特性,可将中低与中高频段的固定频率的五个阶段中的每一阶段,以高达 ±0.5 个八度的连续变化进行组合,并具有Q控制,可控制分频点的周边特性的干扰,具有可在 0.5 至 1 的范围内连续变化的滤波器 Q 值 (肩部特性),给予用户高度的自由,可依他们的喜好探索音乐感受和音频知识。

而且它还具有醒目的外观。相较于当时将操作单元设置在一个宽面板上的典型主动分频器机型,EC-1 将可精准操控的控制器安装在光滑面板上,看起来就像单眼相机的转盘,可媲美 C-2 控制扩大机。

close

1979

部分扩大机电路被移到唱头盖。
以令人惊奇的想法净化信号电路。

HA-2

open

在一系列的音频信号中,MC 唱头的信号是较微弱和较灵敏的一种。简单的说,就是只要将唱头盖改变几公分,声音也会跟着改变,让你怀疑是不是换了一个唱头。当发生音频信号变化的情况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许多疑惑,「是因为端子接触造成的吗? 是因为唱臂管内的导线引起的吗? 是唱盘连接到扩大机的电缆发生问题吗?」但是唱臂内的导线通常是无法更换的,所以总是会怀疑唱臂与唱头的原始声音在信号路径中受到干扰。

1979 年推出的 HA-2 是设计做为独立均衡器扩大机,具有专用的 MC 唱头线路电平输出,为这种模拟播放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解决方案。

如照片中所看到的,它的唱头盖位在本体侧边,但实际上在唱头盖的背面装了一小块称为「amplifier pellet」的电路板,内含扩大机的第一档扩大部分。

这种「纯电流信号传输方法」配置的机制,可以将微弱的 MC 唱头输出,传输到偏置电流升压放大器,而不会对信号路径造成负面影响。HA-2 的具体电路结构从未公开,其主要电路大部分安装在一个环氧树脂封装的模块中。

因此 HA-2 必须搭配唱头盖使用,而且也受限于适用唱头的规格 (输出电压)。这些限制对于这种周边商品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 HA-2 却成为销售超过三年以上的长销品,而且更在 1983 年推出 HA-3,不但降低了将近一半的售价还附上一个唱头盖 (含预安装电路板) 以及两块可由用户安装到自己喜欢的唱头盖上的备用电路板。HA-3 持续销售到 1986 年左右,与 HA-2 共同创下长达七年的销售纪录。

close

1980

采用铍盖,奢华但简洁的精品全音域扬声器。

JA-2070

open

自安装在自然声扬声器 NS-30/NS-20 上的 JA_6002/JA-5002 推出以来,Yamaha 一直将主扬声器单元分开销售,让高端业余爱好者可自行组装扬声器系统。特别是采用了高端单元长久期盼的铍振模的 NS-1000 系列和 FX-1,受到全球性的关注。完整的产品阵容包括了专业项目,例如 1980 年左右推出,由两个并联驱动器所驱动的大型扇形喇叭。

而 JA-2070 就是其中十分耀眼的明星,它是一款 20cm 全音域单元,配有铍中心盖。本单元是开发给 DIY 族自行组装搭配,并非实际用于商业扬声器系统的组件。它采用铝镍磁铁和经过特殊处理的白纸盆振膜,安装在 50 ℓ 低音反射音箱中,具有广域特性,可以进行从 60Hz 左右到 20kHz 以上的全平坦播放。JA-2070 的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技术,超越 JBL LE-8Y 这款著名的全音域精品扬声器。单价 65,000 日圆,大幅超越 LE-8T 的价格。它在奢华中透露着简洁,是隐藏在 Yamaha 扬声器单元中的一颗璞石。

close

1982

复古式全手动操作的大型旗舰唱盘,与CD同年诞生。

GT-2000

open

在 1982 年,也就是 CD 诞生的同年,一直走高科技路线的 Yamaha,突然推出充满复古风的 GT-2000 这款大型旗舰播放器,并以「Gigantic & Tremendous」的首字母 GT 来命名。

它的前身PX 系列,采用先进的对称式线性唱臂与轻触式全自动机构,而 GT-2000 则是一款简单的手动唱盘,搭配传统的 S 型长唱臂,也不具音高调整功能。由于采用热锻造方法,其密度和精度与实木相当,转盘直径为 374 mm,重量 5.8 kg (含一块 300 g的橡皮垫)。外圈高起的独特造型,使其达到 1200kg/㎠ 的巨大惯性。启动扭力可达 2kg/cm 的强力直驱马达,能够实现正负双向伺服,在加速和减速期间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瞬时施加扭力,且当与另售的外接电源一起使用时,可像广播设备一样通过使用主体电源开关来操作电子制动器。

因为它不是标准尺寸的唱盘,所以从照片上很难理解它的大小,但是它的底座宽度为 545mm。

转盘右前的圆形突出是让手指放置的地方,这是为了防止手掌在降下唱针时碰触到转动中的大型转盘的边缘。

GT-2000 也提供一系列具吸引力的配件,让玩家们可以自行搭配组合。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 YOP-1 外接电源、重 32 kg 可固定住底座左右两侧的 YAB-1 固定座、采用黄铜盘和电动吸收泵的 YDS-1 唱片镇以及 YSA-1/YSA-2 直唱臂。在配件清单上还有一个 18kg 重的炮铜转盘,当安装来取代标准转盘时可增加三倍的转动惯量。虽然它的售价高达十二万日圆,但是它的马达与轴承足以承受重达三倍的转盘。

13.8万日圆 (不含配件) 的售价尚称合理,使其成为 CD 年代的热门模拟播放器。在扩大系列的同时,持续生产到 1989 年,并于 1991年再次推出 19.8 万日圆的限量款。GT-2000 为桦木面板覆以黑色面漆,而 GT-2000L 则是采用胡桃木面板并配有自动升降杆。

close

1986

奢华的扬声器立座,采用马林巴琴所用珍稀木材 African Paddock 制成。

SPS-2000

open

使用珍稀的 African Paddock 木材制成的奢华扬声器立座 SPS-2000,于 1986 年限量推出,供当时的旗舰款扬声器 NS-2000/NS-1000X/NS-1000 使用。马林巴琴琴键所用的 African Paddock 木材,不只音色优美而且坚固沉重,干燥度适当且稳定,具有扬声器立座所需的理想特性,可成为音响系统的终身良伴。因为 Yamaha 是乐器制造商,原本就有处理马林巴琴,所以能够生产此奢华商品。在 1987 年推出的 SPS-10000 也是由 African Paddock 木材所制成,是用来作为 Yamaha 一百周年纪念产品 NSX-10000 的扬声器立座。

close

1987

K-1 卡式录音座系列的巅峰之作,将 CD 录音中显著的宽带动态范围扩大化。

K-1x

open

1978 年上市的 K-1 系列成为 Yamaha 非常受欢迎的卡式录音座系列,而 1987 年的 K-1X 和 K-1XW 则是该系列的收关作品。K-1X 是黑色的,而K-1XW 则是银色的 (两侧为木质)。K-1XW 的价格高达两万日圆,被定位为调谐机型,具有单独的音频电路和机制的双变压器,音讯功率电容器,精选的耦合电容器和铝脚柱。

虽然它的外观经过重新设计,但保留了之前 K-1 机型深具特色的顶板,也保留了可调节录音音量的旋钮,也就是面板上的电平调节器以及主衰减器。电平调整器仅供粗略调整而主衰减器则是用于微调淡入/淡出。从此机型开始,主衰减器就是采用显示 dB 的垂直滑块,具有高的可操作性,看起来就像一台混音座。

除了单向双主传动轴机构之外,音质的关键因素是 Yamaha 传统高真空离心铸造工艺生产的纯铁硅钢片制成的 0.7μ(播放)/2μ(录制) 间隙宽的三磁头组合,达成优异的高频响应和动态范围。

顺带一提,关于卡式录音机的降噪,一些读者可能会记得,1970 年代后期,市场充斥着许多新方法要来继承 Dolby B。这些新方法可分成两类,也就是「Dolby B+C」和「Dolby B+dbx (type II)」,而 Yamaha 选择了后者。dbx 技术在音乐制作领域也得到了证明,自然符合 Yamaha 在降噪上的高标准,但是早在 1980 年代的前半叶,前者就已经成为业界标准了。因此,Dolby C也被加入了K-1X,这意味着 K-1X 能够支持 Dolby C、Dolby B 和 dbx。

如果您不在乎兼容性的问题,当使用 dbx 时,讯噪比可达 95dB,较适用于 CD 和现场录制。在 1982 年CD 诞生后的几年里,卡式录音座在作为录制 CD 的工具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为了对 CD 的高音质提供更好的支持,所以持续努力改进它们的特性,并在 1980 年代的后半期推出了许多将声音推向极致的卡式录音座。然而,随着 DAT 在 1987 年的出现,制造商们开始减少卡式录音机的产品阵容,并以 DAT 单元来取代他们那些价格超过 10 万日元的豪华机器。Yamaha 也面临了相同的抉择,所以 K-1X/K-1XW 是一个单价超过十万日圆的卡式录音座终结版。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