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综合放大器的历史 (始于1972 年)
从带动风潮,让Yamaha 立足于音响界的 CA-1000,到经过数字技术的摸索然后回归纯模拟的 AX-2000A。接着我们用每年的旗舰机型,说明 Yamaha 在持续寻找低噪音和低失真上所做的努力。
以多样的输入和输出端子来满足各种需求。 Yamaha 综合放大器
CA-700
open
1972年,高端家庭立体声系统,从主导 1960 年代的分离式组件发展到新型组件,而 Yamaha 也推出了新一代的立体声组合音响 ─ 700 系列综合放大器。它们具有多种输入/输出声道,包括只有 MM 和 MC 的唱机输入、磁带录音座输入/输出、双声道辅助输入/输出以及前面板上具有混音音量调节功能的立体声麦克风输入,适合多种用途,包括家庭音响、视听教育、店内和其他半专业用途。在功率放大器电路部分,采取传统的 ±2 电源全阶段全直接半互补 OCL 型,而音调控制的电路则是被称为「Yamaha 方法」的原始 NF型,并由许多后继机型持续采用。保守的外部设计风格,无法让人联想到来年推出的 CA-1000。虽然不是新的纯互补型电路,但这可能是因为工程师刚涉足立体声组合音响的领域,不想冒险使然。400mm 宽的机箱略小于现代机型,而巴西紫坛贴面按现今标准来看也是奢华的。虽然它没有吸引音响发烧友的出色规格或外观,但这就是 Yamaha 式的精巧工艺品。该系列包括一个便宜版的放大器 CA-500、CT-700 调谐器、YP-700/500 播放器和 TB-700 盒式录音座。
内外兼备的玩家版放大器,含 A/B 类操作选择器。
CA-1000
open
Yamaha 于 1972 年发布了 CA-700/500,进入了立体声组合音响市场,并在来年开始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综合放大器产品阵容。CA-1000 就是诞生于此时,它是 Yamaha HiFi 组件的经典代表,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具现代风的无缝连接单片铝制前面板和白色木质机壳(开孔毛刺蓖麻油树木)是由 GK 设计集团设计而成,而结实的木纹风格和机械构件风格更凸显其美丽。当然,外观只是 CA-1000 吸引人的一部分,它的特色、性能、功能与高性价比对发烧友而言更是深具魅力:它是一款搭载世界 A/B 类转换功能的功率放大器,方便操作的开关可从低失真、音质优先的 A 类操作转换到高功率 B 类操作,配有甩开竞争对手的两个巨大的 18,000μF 大容量铝电解电容器,一个精度达到 RIAA 标准 ±0.2dB 内的唱盘均衡器,一个可允许 310mV 的 MM 输入以及独特的连续响度控制器。Yamaha 全新的设计加上玩家版的配备与简洁的外型,瞬即席卷了整个产业。此台功率放大器在 B 类操作的输出功率为 70W + 70W (20Hz—20kHz, 0.1% THD, 二声道驱动),在 A 类操作为 15W + 15W (同样条件)。只有拥有 CA-1000 的玩家,才能享受到操作模式变化时展现的微妙声音变化,以及 A 类操作时的高热辐射 (这是他们喜欢的)。
持续提高控制放大器的精度,让信噪比可与分离式放大器相比拟。
CA-2000
open
CA-1000 获得了广泛好评,并于 1974 年更新为 CA-1000 II,1976 年再次更新为 CA-1000 III。1974年更新是 CA-1000 的改进版本,而1976年更新实际上则是彻底改造,并在当时推出了更高端的机型 CA-2000。Yamaha 已在 1974 到 1976 年间推出了超高端的 B-1/C-1 和 B-2/C-2 分离式放大器,并在音响业界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从 CA-2000 开始,Yamaha 在综合放大器中加入分离式放大器的功能,例如唱盘均衡器、MC 前置放大器和 C-2 中所用基本相同的音调控制放大器。CA-2000 就是主推信噪比的改善,并采用 Yamaha 自行开发的超低噪音双 FET 与超低噪音 IC。内部布局完全重新设计,使用在音调控制前后控制音量的 4 联动电位器,将低音量时的残余噪音降到新低,并透过万向接头将输入选择器直接连接到电路板及后面板,使信号路径长度缩到较短。A/B 类切换功能当然也是此功率放大器的标准配备。B 类的输出功率为 120W + 120W (20Hz—20kHz, 0.03% THD, 二声道驱动),A 类为 30W + 30W,比CA-1000 的功率高出两倍。当时的现场录音和 FM 录音一般都是使用磁带,所以本机也提供了一个 Rec Out Selector (转录/输出选择器,允许记录正在收听外的其他音源) 并提供一个可选扬声器输出/录音输出监听的峰值计。加入此峰值计可增加本机的产品吸引力,但是不一定与 Yamaha 的简单设计理念相匹配。即使如此,它也没有脱离 CA-1000 的形像,且在外观上与也有峰值计的 C-1 一样细致。请注意,其外观与 CA-1000 III 相同,但音量和音调控制器上的刻度显示,则是从简单的数字改为分贝读数,这是除了型号以外要辨别两者的唯一识别方式。
在深入思考 DC 放大器的意义之后,Yamaha 推出了光盘优先的 「直接 DC 配置。」
A-1
open
1970 年代中期以后,是「DC 放大器的蓬勃发展期」,从信号路径和负回授回路中移除电容器,从而提供 0Hz (DC) 播放性能。起初只是单纯的 DC 功率放大器,到了 1977 年结合 DC 功率放大器的合并放大器已经是很常见的,但是 Yamaha 发表的 A-1 DC 放大器,则是革命性的全 DC 合并放大器,达成了原来将信号路径简化到极限的目的。唱盘均衡器与功率放大器都是 DC,并使用高增益功率放大器消除中间放大器,让唱盘均衡器输出或 Aux 线路电平信号,在进入功率放大器前只是通过音量控制,这就是「直接 DC」配置。当时放大器的「等级」是以输入声道的数量来认定,但是 A-1 取消了其中的大部分声道 (每个磁带和 Aux 都留有一个) 以及 A/B 扬声器选择器,并将大部分的输入选择器及其它控制器隐藏在一个隐藏式面板上,实现了简约的设计。前面板上只剩下音量旋钮、「Disc」、「Speakers」与「Power」灯钮。按下 Disc 按钮就会跳过输入选择器与 Tape Monitor 开关,直接进入 Phono 输入,而 Speakers 按钮则有在升高与降低唱盘唱头时禁用扬声器防止噪音产生的智能功能。整体设计上将模拟光盘播放优化:增益设置为 0dB 失效,将打开固定的10Hz、12dB /倍频程高通滤波器,同时将音调控制设置为平坦,使其起到亚音速滤波器的作用。电源部分则有些不同寻常,它有两个电源变压器和一对大容量铝电解电容器,但是两个并联的变压器的漏磁通将被消除。如果您真的尝试使用 A-1,您会发现要选择光盘以外的信号源时,还是需要打开和关闭隐藏式面板,它并非是真正隐藏的。但不言而喻,Disc Priority (光盘优先) 的概念影响了后来的功能,如 Pure Direct 开关和 CD Direct Amp。
追求高质量和易操作性。这款平价机型更能体现 Yamaha 的精致和责任感。
A-5
open
在众多价格较低的合并放大器当中,能让您感受到 Yamaha 的精致和责任感的产品之一,就是 1979 年发表的 A-5。简而言之,它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在设计上结合了高性能和易操作性。以简单、平稳的面板设计紧随 A-1 的脚步。在与同等的放大器比较下,更显大器与豪华,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其功率输出限制在 40W + 40W,但其输入端使用低噪声晶体管差分放大器,而输出端则是采用了成熟的单端推挽式设计。唱盘均衡器的前期阶段也采用了完全分立组件构建的豪华电流镜差分放大器。唱盘输入信噪比为 86dB (MM),而 RIAA 偏差 ±0.2dB (20Hz-20kHz),则是一个很好的规格。MC 唱头的兼容性在其价格范围内并不常见,并通过增益切换实现。MC/MM 选择和输入选择由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开关处理,并由前面板远程控制,而且也仔细的安排了布局和短信号路径。输入选择器有一个加入的电视设置,可能是为了处理当年开始的电视广播中的新的多任务音频。铝制面板透出内敛的色泽与平滑感、结实的旋钮配置以及精心设计的自发光按钮颜色与亮度,创造出优秀且自然的设计风格,不仅吸引了发烧友也吸引了许多对产品设计敏感的消费者。它不凡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此设计三年不改」,而它也成为长期畅销商品。
Yamaha 1980 年代的旗舰放大器,是 Yamaha 电子技术创造力的典范。
A-9
open
A-9 于 1979 年推出,取代 CA-2000 成为新一代的旗舰式合并放大器。 它延续了开始于 CA-1000 的 A/B 类切换传统,但彻底改变整体配置,除了音量控制旋钮外,所有的控制器都采方形按钮或直线滑动开关,强烈表现出 1980 年代的设计印象。在此期间,有许多放大器被宣称是具有 A 类音质和 B 类效率的高效 (伪) A 类放大器,但根据信号电平改变偏压电流的原理,这样的宣称是有争议的,所以 Yamaha 不采用这种做法。不同于伪 A 类,A-9 采用的是保持固定偏压电流,但降低开关噪声和交越失真的 New Linear Transfer Circuit (新型线性传输电路),以及专有的 Pure Current Servo Amp (纯电流伺服放大器) 技术,可在电源和接地线路中保持恒定电流,消除它们对音频信号的影响。随着 New Linear Transfer Circuit (新型线性传输电路) 的加入,A-9 的 B 类实际上就可被称为「高效率 A 类」放大器,但是因为它有一个开关可用来选择不必要的纯 A 类,所以 Yamaha 故意将其称为 B 类。在内部,A-9 使用了比 CA-2000 更多的重要配备,包括五个巨大的环形变压器,左右各一个功率输出,功率驱动器,前置放大器和 MC 前置放大器,以及占据机壳中央位置的原装塑壳铝电解电容器 (15,000μF×4)。此外,它还具有输出阻抗 (Ro) 控制功能,可以控制连接的扬声器 Q 和放大器侧的电缆 DC 电阻,从而改善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阻尼特性,与直到 CA-2000 的相对传统机型相较之下,这样的配置变化是很大的,也展现了 Yamaha 的另一种面貌:大胆,先进和创意。
音响般的外观与更多的重要配备。Yamaha No.2000 回归到全新的 A 类风格。
A-2000
open
将旗舰地位让给几近现代化外观的 A-9 (1979 年发布) 的 Yamaha No. 2000,于 1983 以其音响般的外观和更多的重要配备的新世代机型 A-2000 的身分明确回归。终于舍弃传统的 A/B 类切换功能,并以过去几年面对高效 A 类竞争时 Yamaha 所采用的 ZDR 150W + 150W (6Ω额定输出,0.003%THD) 「Dual Amp Class A (A 类双放大器)」高效率 A 类放大器来取代。由 A 类放大器和 A/B 类放大器并联工作,且两者都连接到负载 (扬声器),负载的负回授仅到 A 类放大器,以便 A 类放大器完全控制负载电流,而 A/B 类放大器则是以高效率处理所有功耗。这样放大器就能在所有操作领域以纯 A 类进行操作,这是一大进步。它配有两个巨大的 EI 电源变压器 (A 类放大器较大,A/B 类较小),每个信道的大容量铝电解电容器的容量为 55000 μF¡Ñ2,总共220,000 μF。拆下上盖后的视图就是一个重达 26kg 的分离式放大器。此外,它还有个新特点就是采用丰富的响度均衡器电路,将扬声器的低端频率扩大到一个八度的频率响应,并配有一个 Yamaha 代表性扬声器机型 NS-2000 和 NS-1000M 的三位选择器,以及第三个通用的位置。前面板上有一排平面按钮和一个隐藏式面板,聚氨酯表面处理的胡桃木机壳与 Yamaha 的高端三角钢琴相同,非常适合流行的保守潮流。A-2000 的外观不若 CA-1000 和 A-9 醒目,但另一方面,因为市场本身已趋成熟,所以 Yamaha 不再追赶而是超越,并自然的将这些因素体现在设计上。
使用 10000 系列引以为豪的 HCA 功率放大器的高端合并放大器,在数字年代保持了高速的模拟放大。
AX-2000A
open
随着 CD、DAT和视听的成长,1980 年代后半期的放大器,正处于融合与数字和视频信号源的摸索阶段。在 1983 年推出 A-2000 并于 1985 年小改成 A-2000a 后,Yamaha 于 1987 年推出配有高解析 D/A 转换器和视频输入的 AX-2000。1990 年推出音频专用的 AX-2000A,取消了D/A转换器和视频输入/输出功能。由于当时还没有 A/V 放大器的类别,对于是否要将数字音频或视频输入功能纳入,制造商间的看法互异。但是 Yamaha 根据在 AX-2000 上获的经验,决定要发展 A/V 放大器。它在音频放大器部分坚持采用模拟音频输入,并在 AX-20001A 实现此一政策。旧款 AX-2000 应用了为 Yamaha 100 周年纪念产品「10000系列」开发的技术。在功率放大器上采用 HCA (Hyperbolic Conversion Class A) 电路,大幅超越前款 A-2000 所搭配的 Dual Amp Class A (A 类双放大器) 和 ZDR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然而,它受到关注的部分是 D/A 转换器和视频输入,而在音频方面给人的印像则是比较缺乏的。为了改正此点,所以决定移除所有的 D/A 转换器和视频输入功能,并在实际的监听条件下进一步发展旧型 AX-2000 的 Active Volume Control (主动音量控制),以增加 22dB 的信噪比 (称为 MEGA-SN 或 Most Effective Gain Arrangement for Signal to Noise ratio (有效的信噪比增益安排))。此外,为了从 CD 和 DAT 等数字信号源获得卓越的音频质量,采用了 Mega Direct In 电路。结尾,在 AX-2000 系列中,可以使用遥控器改变输入选择器或调节音量,且选择器电路使用分离式 FET 电气开关来防止声音衰减。在结构上,本机采用全镀铜机壳与框架,机壳部分采用完全对称两箱式结构,将前置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完全分开,而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板两侧都与非金属木板接触以降低相互干扰和电磁失真。本机型汇集了 Yamaha 在1970 年代与 1980 年代的综合放大器技术,同时也展现出即使是在经过数字与 A/V 时代的洗礼,它仍然对纯粹音频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
串联传统与未来。全新的 Yamaha HiFi 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