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浅议如何在电子管风琴上演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内容提要:
《蓝色狂想曲》是一部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创作的音乐作品,被誉为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相融合的典范。电子管风琴是电子科技与传统声学管风琴相融合而衍生的一 种新兴乐器,既具有时代性又兼顾传统性,这是两者的一个“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作品的删减方法、爵士音乐所特有的音响效果编设制作、力度与奏法的设 计、配合三个方面较细致的阐述了如何在电子管风琴上演绎《蓝色狂想曲》。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爵士音乐/结构/声部/编设制作/力度/奏法
内容类别词:表演艺术
一 现行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
《蓝色狂想曲》是一部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创作的音乐作品,是由二十世纪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在短短三周的时间内创作完成的。它是乔治.格什温在音乐创作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现代美国音乐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此作品因活力四溢的节奏、引人入胜的旋律和独特而浓烈的风格成为古典音乐与爵士音乐相融合的典范。在爵士钢琴音乐范畴中,它把钢琴在爵士乐队中所处的伴奏地位提高到了主奏地位;在古典钢琴音乐范畴中,它顺应了钢琴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发展趋势,并为古典钢琴音乐提供了很好的风格性素材与崭新的音乐语言。《蓝色狂想曲》充分反映了当时美国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它具有十分鲜明的美国爵士音乐风格,它是将美国黑人音乐、民间音乐及通俗音乐融入钢琴艺术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具有开创性的尝试,被世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杰出的钢琴文献。
二、如何在电子管风琴上演绎《蓝色狂想曲》
关于对作品的删减问题
在电子管风琴上演绎时间较长、结构较庞大的交响化音乐作品时,通常会进行一些删减,其中包括对声部的删减和对段落的删减。
对 于声部的删减主要是因为结构较庞大的交响化音乐作品一般乐队的编制较大、声部相应较多,而电子管风琴是由三层键盘所组成,虽然它属于交响化、多声部的键盘 乐器,并且在音色上拥有其特有的复合叠加性(即指用单手演奏一个旋律,但在音响效果上可以出现弦乐群与铜管组、木管组齐奏的叠加效果)但还是不可能精确完 整地表现出每一个声部,所以必须要对声部进行删减。在对声部进行删减时,首先应对各个声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清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在音乐发展中各自所 起到的作用,然后再考虑声部与音色、键盘相结合的特点,因电子管风琴的音色为复合叠加性音色,所以其声部的删减、键盘的分布(指上、下键盘、脚键盘)都必 须要考虑听觉特性而实施,例如:《蓝色狂想曲》总谱40号第2小节(转降B大调处开始)至第4小节处,钢琴部分是以柱式和弦和八度低音组合的形式为主以七 和弦的分解琶音和增一度的颤音形式作为装饰与乐队部分的全奏形式烘托出全曲的高潮。从听觉角度来说,乐队的全奏远远盖过了钢琴。钢琴部分虽然运用了辉宏的 柱式和弦和浑厚的八度低音组合形式但乐队部分的全奏着重突出了明亮的铜管组效果,并且总谱39号一段都是以钢琴为主、乐队为辅的, 因此此处乐队部分的全奏效果则显得更加重要。从键盘分布的角度来说,如果是运用三层键盘来演奏乐队与钢琴的合奏效果是可以的,但此处还有打击乐器钹的配 合,并且钹的演奏时间间隔较长、位置较零散,具有一定的自由性,想使其演奏的恰到好处只有运用键盘打击乐器设定功能(指可以在任意一个或多个琴键上预制想 用的打击乐器),此功能的好处在于它的自由性较强,便于在舞台上现场演奏的发挥;弊处在于它与琴键同时发声,如不能找出位置完全吻合并且完全独立(指不能 重复出现的)的琴键作为设定目标,则必须占用一层键盘来完成打击乐器的演奏。此处较为合理的键盘分布及音色设计为上键盘充分运用电子管风琴音色复合叠加的 特性,利用主导音色功能使上键盘音色分割,旋律声部使用Brass、和弦声部使用Tutti,二者叠加并用双手演奏;下键盘只作打击乐器的设定,因此处为 全曲的高潮,如感觉只用打击乐器钹略显单薄可叠加大鼓以增强效果,但一定要注意到两者的音量比例关系;脚键盘低音声部使用ContraBass与 Tutti的叠加。
对于段落的删 减主要是因为有些协奏曲华彩乐段的音域太广,而电子管风琴的传统音源采样音色在一些乐器的“限”音区效果不是很好(相对正常音区而言),因此不宜于在电 子管风琴上演奏。例如:《蓝色狂想曲》总谱第27号处,此华彩乐句的很高音—升F音已达到小字4组,而电子管风琴上的传统钢琴音源采样在这个音区的音色亮 度感、厚度感、重量感、稳定性等都比传统三角钢琴音色差,因此尽量避免选择。另外,还应考虑到电子管风琴很大的特点在于它融汇了多种多样的音色,具有较 高的集成复合性。《蓝色狂想曲》而言,钢琴与乐队主要是以“合奏”与“轮奏”的形式交替出现,钢琴的独奏部分相对较多;从钢琴与乐队的音响效果对比方面 来看,钢琴则相对单一化。因此在删减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电子管风琴乐器本身的特点,不要过多的选择钢琴的独奏部分。再如:《蓝色狂想曲》总谱第32号与 33号处,两处都为钢琴的独奏段落,可以考虑整段的删除。如感觉整段删减后段落之间的整体衔接不自然也可以考虑“有选择”的适当保留。例如:《蓝色狂想 曲》总谱第33号处,如将33号整段删除,34号处的铜管主题与钢琴十六分音符的快速伴奏音型将同时进入,这样一来,明显会感觉到速度的变化较突然、段落 之间的衔接不自然,而且钢琴伴奏音型的特点不宜体现。如将33号处的前4小节或前8小节保留,当作34号处的“前奏” ,速度、衔接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在各种型 的专业化电子管风琴比赛中,对作品的演奏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由演奏者自己编曲的(这主要是由于乐器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对 作品进行删减时一定要考虑到作品的整体结构,这样才能做到删减后的作品结构仍然具有清晰的逻辑性,例如《蓝色狂想曲》是一部自由曲式结构的单乐章作品,表 面上看起来它的曲式结构好像有些“散”,但仔细分析起来会发现,它的曲式结构非常有“章法”,从速度变化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部分。因此,在删减过程 中,应尽量在每个大部分中节选适合的段落,使其在删减后仍然形成具有清晰逻辑性的快—慢—快三个部分。
关于特殊音响效果的编设制作
与古典音乐不同,在爵士音乐中经常使 用的乐器如:加塞小号、加塞圆号、萨克斯、单簧管等乐器在音响效果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电子管风琴上模拟特殊演奏效果的手段主要是依靠周边控制器(其 中包括膝控、第二表情踏板等)来完成。例如:在作品开始处的单簧管上行音阶滑奏是依靠膝控的配合来完成其特殊的音响效果。实际上,滑奏的效果主要是依靠 离键时间的相对“保留”来体现的,膝控主要是起到“开关” 滑奏效果的作用。由于此处的滑奏效果没有“缝隙”的感觉,因此离键的“保留”时间应相对的长一些,并且保留的范围也应大一些,这样才可以获得没有“缝 隙”、 一气呵成的滑奏效果。膝控的滑奏效果“开关”作用还体现在各乐器装饰音的位置,它可以奏出所谓的“抹音”效果,这在爵士音乐中是非常多见的,正因如此,这 种“抹音”效果也体现出爵士音乐所特有的韵味。例如:在作品开始的第二小节第三拍的由单簧管奏出的降A音的装饰,由于之后的三连音连接非常紧密,并且不需 要滑奏的效果,因此膝控的滑奏效果“开关”起到了关键的灵活性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特殊效果的使用一定要选择好乐器,不是所有乐器都适合的。另外,一 定要选择好使用的位置,不能泛用。
关于奏法与力度的设计、配合电子管风琴的基本奏法主要是依靠“触前技术”、“触后技术”来完成的。强弱力度层次的变化主要是依靠“触前技术”、“触后技术”以及踏板的使用技术来表现的。
所 谓的“触前技术”是指如钢琴一样的瞬间触键技术,它的专业简写标记为—I.T.。与大家所熟悉的单排键电子琴不同,电子管风琴的“触前”与“触后”的指控 幅度大小完全可以调整。从宏观上来说,一般主要根据个人的手指控制能力来决定指控幅度的大小。具体来说,要根据不同乐器、不同奏法、不同音乐作品风格以及 具体情绪来分析确定指控幅度的大小。例如:钢琴属于不持续发音乐器,因此“触前” 指控幅度的运用对其是有效的表现手段。在电子管风琴上演奏钢琴音色,其“触前” 的指控幅度设计应在个人手指控制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大一些,这样一来触键敏感度会大大的提升,对于各种奏法处理、音色变化以及情感内涵的细致表现都会很有 帮助。
所谓的“触后 技术”是指在下键之后的压键技术,它的专业简写标记为—A.T.。从演奏技术角度来说,“触后”压键技术是电子管风琴区别于传统键盘乐器(如钢琴、管风 琴)和电子键盘乐器(如单排键电子琴、电钢琴、合成器)的重要标志,此技术是模拟可持续发音乐器的有效表现手段。例如:在电子管风琴上演奏弦乐组或铜管组 音色,其“触后”的指控幅度设计应在个人手指控制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大一些,因为它们都属于可持续发音乐器,特别是在长音位置非常需要压键来配合强弱力度层 次的细微表现。如果只注重“触前” 指控幅度设计,那么在弦乐组、铜管组长音位置的强弱力度层次表现将会变得苍白无力,也没有办法充分体现出弦乐组、铜管组的乐器特点了。“触后”压键技术 除了对可持续发音乐器的强弱力度层次表现起到重要作用之外还可以对弦乐器的揉弦(即Vib.)起到控制作用。当然,这是可以预先设定的。对于手指控制能力 强的演奏者可以利用压键功能来控制揉弦的起始时间,这样可以使弦乐器的表现更加逼真、赋予变化。例如:《蓝色狂想曲》总谱第29号处,由小提琴演奏的旋律 声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触后”压键技术时,一定要注意音与音之间力量运行的平稳性与均衡性。这种演奏技术类似于钢琴中经常所提及的“力量转移”技 术。
所谓的踏板使 用技术是特指表情踏板(即可以控制强弱力度层次变化的右踏板)的使用技术,它的专业简写标记为—EXP.。表情踏板也被称为音量踏板,它只能同步 控制三层键盘的强弱力度层次变化( 三层键盘指上键盘、下键盘与脚键盘),而不能同时单个逐一的控制每一层键盘的细致强弱力度层次变化,因此不能过分的依靠表情踏板来控制强弱力度层次的 变化,否则会形成三层键盘强弱力度层次的大量同步化,缺乏各声部之间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各声部之间的主次关系混浊。从乐器的实际运用角度来说,运用表 情踏板作局部位置细微强弱力度层次变化处理的乐器主要为可持续发音乐器,例如:弦乐组中的小提琴、大提琴等;木管组中的长笛、单簧管等; 铜管组中的小号、长号等。像钢琴属于不持续发音乐器,应尽量避免运用表情踏板作局部位置细微强弱力度层次的变化处理。通常,可持续发音乐器运用表 情踏板作局部位置细微强弱力度层次变化处理的形式主要体现为渐强和渐弱。渐强运用的相对较少,而渐弱运用的相对较多。其主要原因为渐强力度层次变化还可以 运用压键技术来解决,而渐弱力度层次变化只能运用表情踏板来解决。
一些乐器在特 殊的位置需要一些特殊的强弱力度变化效果时,会将“触后”压键技术与表情踏板使用技术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以取得特殊的强弱力度变化效果。例如:《蓝色 狂想曲》总谱第35号中第3小节至第八小节位置。此部作品是现代爵士音乐与古典管弦乐队配置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因此管弦乐队中的各乐器奏法相对特殊。此位 置的铜管力度变化要求急速渐强,如只运用表情踏板来作渐强,其幅度、速度都不易于达到满意的效果,并且铜管音色的色彩也不会随着渐强的幅度、速度变化 而产生相应的色彩变化, 在电子管风琴上表现此位置的效果应运用“触后”压键技术与表情踏板相结合来共同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渐强的幅度、速度变化又可以使铜管音色的色彩随着 渐强的幅度、速度变化而产生相应的色彩变化。当然,有时还会将“触前”、“触后”技术与表情踏板使用技术三者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蓝色狂想曲》全曲结束前3小节由定音鼓奏出的降B音,其奏法应设计为—sfP A.T. cresc.。 实际的奏法分工为:运用“触前” 指控幅度作定音鼓突强的音头—(sf);运用表情踏板的“急速突收”作定音鼓滚奏的弱效果—(P);再运用“触后” 指控压键与表情踏板的“匀速慢推”结合做定音鼓滚奏的渐强—(A.T. cresc.)。
以上是对如何在电子管风琴上演绎《蓝色狂想曲》所进行的细致 阐述。可以说,电子管风琴是一个较独立的、具有较高集成性的“音乐创造中心”,因此,想在电子管风琴上得心应手的表现管弦乐队与钢琴的合作,需要有多方 面的知识作为铺垫,并且还需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大胆的进行实践尝试,才能在电子管风琴上更好的表现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著,周薇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2、《西洋音乐名作故事》,[日]志鸟荣八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庞渤,生于1979年,200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电子琴系,现为沈阳音乐学院电子琴系讲师。
电话:15942008811
上次登录: